時間: 2021年06月26日 13:53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90次
一、應用企業簡介
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央企業的控股子公司,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全國性行業企業之一。
集團公司構建了以水泥系列產品為主,發展商品混凝土和骨料,延伸上下游的產業鏈格局,實現了由單一生產向生產經營、兼并重組和資本運營綜合一體化的轉變。2021年產能達到2800萬噸,年商品混凝土產能超過585多萬立方米,總資產超過120億元。
公司先后榮獲“五一勞動獎狀”、“科技進步獎”、“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建材百強企業”、“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水泥行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站在新的起點上,公司將向著“十三五”末水泥產能達到4500萬噸、商砼產能達到1200萬立方米、余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90MW的戰略目標努力奮進。
二、企業在實施信息化之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集團的跨越式發展,截止2021年4月,已建成15家水泥產銷基地、9家商砼基地,生產經營規模的逐步擴大,傳統的采購供應管控模式漸漸不能適應企業生產經營和快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采購業務中缺少統一管理體系、競爭不充分、過程不透明、操作不規范、采購方法單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逐漸凸顯。主要表現在:
1.采購金額迅速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增大。2021年全年采購金額近40億元,六年時間上漲了346.36%。管控范圍由也由8個子公司增加到23家分子公司。
2.缺乏統一的集團采購管理體系,無法發揮集團化采購優勢。傳統的采購模式中,子公司分散采購較多,集團缺少統一的集約化采購體制和管理機制,集約化采購的優勢得不到發揮。
3.信息資源無法共享,缺乏有效管理抓手。集團內部系統信息不暢,資源無法集中、共享,各子公司之間重復采購、重復儲備現象比較普遍,從而導致倉儲庫存資金占用量大,采購成本居高不下。
4.采購過程不透明,業務操作不規范。受傳統采購方法與手段的制約,內部采購業務難免存在業務不公開、流程不透明、操作不規范及人為干擾等現象,雖然一直在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但效果不是很明顯。
5.競爭機制不充分、招標范圍未全部覆蓋。受地域限制,集團供應商以區域貿易供方為主,且各子公司供應商相對比較固定,外部供應商入圍門檻較高,導致供應商之間競爭機制不充分。另外,傳統的招標業務未將大宗原燃材料、工程外包、物流運輸、外委勞務等業務納入統一的招標采購管理體系,對降低采購成本形成了制約。
6.需要從“以招代管”提升為科學體系的集約采購管控。2021年下半年,集團建立“招標網”,通過加強集團年度招標及日常招標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未能實現對采購全品類、全流程的有效閉環管理。
三、核心建設內容
集團委托北京一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采購集約化系統設計,一采通公司專注企業采購領域的B2B,15年的集團集約化采購管理經驗,有著完整的集約化采購咨詢方法體系,幫助多種集約化形態的集團取得成功,是這個領域行業覆蓋最廣、客戶數量第一、專業程度最高的采購服務商。雙方成立項目組,從管理體制、機制、電子化設計、供應商管理設計等方面,共同梳理,形成了一個完整地、體系化的設計方案。
1.集中統一的采購管控體制。
集團實行以集中統一、專業化采購、規范化管理有機結合的管控機制,總部物流供應部作為歸口管理部門,對所有物流、采購、招標業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履行采購計劃審批、采購方案審定、集團化采購的組織與實施、合同監督等職責,子公司及歸口業務管理部門按要求開展權責內的采購業務,接受各方監督。
2.科學理性的采購運行機制。
以流程化、規范化、集約化、科學化為管理目標,重新梳理了業務流程,規范了業務操作手段,細化了流程節點,建立了從采購計劃上報、逐級管控審批、集中與分散采購、網上公開招標、隨機抽取專家評標、合同上網監督、物資驗收入庫、倉儲物資共享調撥等環環相扣的采購運行機制。
針對技改程、服務類采購,以科學管理、統一管控為原則,指定統一歸口業務部門,理順業務流程,加強管控。
3.公開透明的電子化采購交易平臺。
以“采購電子化、管理信息化、信息集成化”為原則,將采購業務全流程嵌入采購交易平臺實施,業務過程公開透明,結果永久可追溯。同時將供應商管理考評、采購數據統計分析、權限審批等關鍵點也嵌入采購平臺,實現了流程的強制性。采購交易平臺系統還與ERP系統、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了互聯互通,實現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全面共享。
4.基于供應鏈思維的供應商管理機制。